把自己视为容器 vs 把自己视为艺术品

编辑:admin 日期:2021-03-11 10:33:19 / 人气:

无论中西,对待自我的传统态度都是将自己视为艺术品,一件需要精雕细琢、时时擦拭检修的艺术品。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要在一种远比道德宽泛的意义上,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
  不同文化、不同学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什么样的人算好人”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上,对应该像塑造艺术品一样雕琢、完善自己则没什么异议。希腊人可能认为,好人首先得有好出身,得长相俊美,能打仗、能论辩。于是他们健身、学哲学。中国古人不太看重高贵的血统,对身强体健似乎也没执念,甚至可能会排斥这点;文雅、道德高尚是我们比较关心的点。
  一种比较现代的自我观念则与之不同,这是一种把自己视为容器的态度。(不过我更愿意猜测说,在此古今之别没那么明显。在古代,这种自我观念照样流行,只是literally名不见经传。)
  什么叫容器式的自我观念呢?就是不再关心怎么去雕琢自己,而只关心满足自己,自我只是一个满足的容器,人的一生被视为一个吸纳尽可能多的快活的过程。
  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什么表现呢?他会希望成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对创造毫无兴趣。写出好的文章、作出不得了的事业,这些都不是他关心的。他可能也创作、也生产,但这只是为了获得消费的经济来源。他甚至会有医院—药物依赖,碰到不舒服首先想的不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锻炼来把自己打造为一个身体层面更好的人——他不会认为这种状态本身有什么吸引力——而只想“不劳而获”,让医生和药物来解除自己的病痛。
  更为根本的是,他没有“应得”的观念,不会想着我这么一滩烂肉占用这么多地球资源是否道德,不会觉得一件衣服随便一穿就扔掉是不合适的,哪怕自己经济上可以轻易承担。他就是一个容器,一个黑洞,只进不出。

现在致电 023-67765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