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来到杭州,“薄肉塑”壁画引人瞩目

编辑:admin 日期:2024-12-06 14:05:49 / 人气:

12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杭州站”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敦煌研究院和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西泠印社美术馆承办。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麦积山石窟研究所杨晓东副研究员与项目团队多年研究和复原性临摹、创作的成果,包括纸质壁画46幅,泥板壁画72幅,共计128幅,还有瓷板壁画等文化创意作品20多种。其中,麦积山石窟的薄肉塑壁画备受瞩目,这种将泥塑与绘画技艺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佛教人物的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展览分蔚为大观、千古绝唱、古为今用、时空隧道四个板块,通过传统展览与VR数字展厅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示麦积山石窟历代精品之作,将持续展出至12月20日。
观展现场
“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杭州站”开幕式现场
此次巡展积极响应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202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麦积山石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首展于今年10月8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拉开序幕,反响热烈。
巡展杭州站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浙江飞来峰佛教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黄征主持。巡展项目负责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晓东介绍了项目内容及实施情况。原浙江省委宣传部产业处处长、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首席顾问姚俭;西泠印社原书记、副主任、副秘书长余晖;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金石篆刻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团成员、紫薇书院名誉院长官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代工会主席吴爱民先后致辞讲话,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先中宣布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爱好者及媒体代表200余人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盛事的启动。
研讨会现场
当日下午,“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学术研讨会”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办。研讨会旨在深入研讨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石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在石窟壁画保护研究中的应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石窟寺与美术史”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专家们纷纷表示,麦积山石窟壁画构图严谨、气势恢宏、色彩强烈、风格独特,在中国绘画史及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其创造性地运用浅浮雕和壁画相结合彩绘而成的具有浮雕效果的“薄肉塑”壁画,更是中国石窟壁画中的经典之作。
一、始于后秦,千年营造,蔚为大观
麦积山石窟古代壁画涵盖了东晋十六国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的作品。此展品注重将麦积山石窟壁画以“通史”式的艺术长廊展示出来,使观众能全面领略到中国历代艺术的不同时代特征和面貌,彰显了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
西方净土变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 北魏
这是一幅1:1忠实于原作的临摹品。位于麦积山石窟第127窟东壁上部,是我国石窟寺中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一幅大型西方净土变壁画之一。画面正中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说法。后有宝盖殿堂,前设高台栏杆,旁有树木,两边城阙高耸。佛左右分列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胁侍菩萨;再两边各有二身弟子、十余身圣众虔恭侍立,有的双手笼袖,有的手托供品。座前正中置大型建鼓一面,上有莲花宝顶,两旁各有一身伎乐击鼓。在两旁各有一伎乐,头戴华鬟冠,内穿紧身小袄,外套广袖对襟衫,腰系曳地长裙,舒袖起舞,体态轻盈,富有韵律感。再向两侧又各有四身跽坐的伎乐,手持乐器,正在演奏。乐器有笙、萧、筝、鼓及箜篌等。其中一身击鼓伎乐头戴华冠,身穿交领大襦,胸腹之际斜挎细腰长鼓,双臂张开,以掌拍击,而翩翩起舞,通真传神。横隔于壁面上下之间的石绿色带状水面,即西方净土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其左右各有眷属圣众等徐徐走来。构图错落有致,线条如春蚕吐丝,自然流畅,技法成熟,重点突出而又相互照应,更突出了早期石窟壁画的特色,是一幅北魏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之作,被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学专家评为“中国之最”。
地藏菩萨 麦积山石窟第2窟 明
这幅绘画是依据第2窟窟内正中偏后塑乘狮子形神兽的地藏菩萨塑像而创作的作品。原塑造地藏菩萨,高1.03米、宽0.77米、厚0.60米。头戴花冠,面容方圆,额际宽大,额间白毫相,眉弯曲,双目下视,鼻梁直挺,唇角稍上扬,下颚稍内收,双耳垂肩,耳垂较饱满;上身裸露,胸部丰满挺拔。肩披巾,挂璎珞,下着装饰华丽的革带系裙。双手置于胸前作法印,结跏趺坐于由足踏四朵莲花的神兽臂驮着的仰莲花座上,莲花座,高0.38米、宽0.71米。神兽,高1.59米、长1.67米、厚1.00米。目视前方,口大张,露齿与舌,颈挂铃铛,身上有圆状凸起。莲座与神兽身体间覆一方毯,画有方框,方框内有云纹及麒麟图案,外侧饰有牡丹纹。
二、绘塑结合,技艺高超,千古绝唱
麦积山石窟北周时期出现采用泥塑手法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形式,创造出称为“薄肉塑”壁画,为中国石窟壁画中独有的创新作品。亦有特殊艺术特点的“界画”和特殊视觉感受的“转马”等作品。
香华供养——薄肉塑飞天 麦积山石窟4窟 北周
这幅“薄肉塑”飞天壁画位于前廊后壁七佛龛第2龛龛楣上方。画面采用对称长方形构图,背景以多种造型的莲花、流云等装点衬托。四身“薄肉塑”供养飞天左右两两相对,面形方圆,双耳垂肩,长眉细目,束高发髻,嘴角微翘,眉宇间露出恬淡的微笑。颈戴宽面扁平项圈,上臂戴钏,腕戴手镯,上身着斜领紧身坎肩,偏袒右肩,腰束长裙,下肢上翘,细长飘带搭肩绕臂呈曲线向后飞扬。上方左上飞天双手持一束莲花莲叶,作供养状;右上飞天左手托举一圆形托盘,右手作散花状;左下飞天左手持一雀尾香薰,右手似捻香状;右下飞天右手持一长柄熏炉,柄曲呈一弓形,左手略前伸亦作捻香状。四身飞天翱翔于花草祥云之中,极具灵动感。
薄肉塑佛背项光 麦积山石窟第4窟 北周
这件创作复原性的“薄肉塑”作品,位于第4窟5龛内。是受到武山梢拉捎寺世界最大的摩崖大佛菩萨浮塑的启发和同窟“薄肉塑”佛、飞天等壁画借鉴而所作。过去通常情况下临摹佛或菩萨背项光,塑像佛或菩萨位置为空白,脱离了原造像主题。这幅“薄肉塑”壁画背项光采用复原性临摹,图案完整,色彩艳丽。佛原为圆塑,现采用“薄肉塑”的技法改为薄肉塑佛。塑像与壁画的完美结合,使观者如亲临洞窟实景观赏造像和壁画的艺术美,佛的雍容大度,慈祥和睦。此背项光壁画为宋代重绘;造像为北周所造,经宋代重修,不同时代的造像艺术特点皆有体现。这是石窟壁画中另一种的创新尝试,为观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也是为石窟造像壁画在研究宣传方面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三、文物活化,传承创新,古为今用
展示出的作品,是借用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及研究所获得的诸多资料信息而创新的意向临摹、版画作品和文创延伸产品等。
文创产品
四、科技赋能,艺术新篇,时空隧道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采用了现代科技数字化技术虚拟展示,弘扬石窟文化艺术。展示有:云上全景展厅,让观众在线上如亲临其境参观展览;动漫壁画《睒子本生》故事观看惊心动魄的场景情节。
借助高保真三维数据模型、虚拟实景展示及动漫故事等手段,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全方位领略麦积山卓越的壁画艺术。
许多观众表示,此次展览让他们对麦积山石窟的壁画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众多专家学者对展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展览对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致电 023-67765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