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古代印度,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更是世界瞩目

编辑:admin 日期:2020-01-28 10:37:12 / 人气:


在山崖上凿洞建寺,雕塑佛像,被称之为石窟。在中国,石窟遗迹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都是世界上实属罕见的。当然,这同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分不开。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的恒河流域,而传至中国,大约是在2000多年前的两汉之际。直至魏晋南北朝,有了更大的发展。
石窟寺庙,是佛教发展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因此在传入中国的初期,无不表现出古希腊和犍陀罗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的石窟群当中,这种艺术风格表现得尤为浓烈,并对中原地区的石窟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第一个传教的人是谁?以及传入的具体年代?现在已无籍可考。但是,我们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石窟遗存里,仍然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古印度佛教沿着丝绸之路,越过葱岭、跨过阳关,一步步进入了中原大地,并且在这个肥沃的土地上生根。
目前,在中国最早发现的石窟寺庙克孜尔石窟,我们从洞窟的一些壁画和塑像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佛祖释迦牟尼佛,那半裸的躯体和高鼻、细眼、卷曲的头发,这时候的佛教刚入中国,佛教人物的造型,还保存着雅利安人的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和学术都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位于河西走廊西方的敦煌,成为新疆以东佛教发展的聚集地。当时,居住在西域地区的大多数僧侣,沿着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弘扬佛法。然后,又将佛教由北向南,进行广泛传播。
南朝时期,佛教很快便同魏晋年代盛行的玄学融为一体。当时的南朝士大夫以及出家人,在寺院中讲经论道,偏重玄虚清谈和义理研究,并形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北方,却呈现出另一种佛教文化的景象。僧侣们提倡修德、修善,主张静思,特别重视禅观和供奉佛祖以及凿窟造像的活动。因而,在远离喧嚣的山崖河畔开山凿洞,便成为北方佛教艺术的重要景观。
最初,在汉地开凿石窟的地区,当属河西走廊最西边的敦煌。据史料记载,它开凿于今甘肃敦煌鸣沙山的峭壁上。上下五层,南北1600米,大小洞窟,共计492个。是一群由建筑雕塑、绘画组成的艺术综合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最早,在莫高窟开窟的是一位名叫乐樽的僧人。公元366年,他来到鸣沙山。望见对面的山上金光万道,好似有千尊佛像。他觉得在此地修行一定很好,便在莫高窟开凿了第一个禅洞。据唐代《武周碑》记载,“乐樽,法良开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
这就是说,自乐尊法师等人在敦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佛寺以后,莫高窟的凿窟活动,便进入了一个盛世。在此以后,又经过了1000多年,历经14个王朝的更迭,有无数能工巧匠,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雕刻、绘画出,让世界都为之一震的文化瑰宝。
在莫高窟存留的雕塑和壁画中,不仅表现出中华文明雕塑绘画的精髓和高超的艺术技法,同时还能看到古希腊、古印度、古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这里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在中华大地上交会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存。
莫高窟的艺术成就,世界瞩目,它对河西走廊及陕甘宁地区的石窟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宋代《太平广记》中说,麦积山从远远望去,犹如民间积麦垛,故得此名。麦积山石窟,何时开凿,已无籍可考。
但史书记载,十六国时期,著名高僧昙弘曾与百余名僧人,在此隐居,禀其禅道。麦积山留下的早期石窟遗存,直接影响到大同云岗石窟的艺术创造。其中,交脚菩萨和思维菩萨,都反映出这一时期北方佛教重视禅观、静思的基本特征。当然,河西走廊一带的石窟,主要是雕塑和壁画。
聚集全国的财富,由皇家主持开凿石窟,开始于北魏文成帝。尽管北魏贵族对佛教信奉,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恰恰就发生在北魏时期,太武帝以传承华夏正统自居,表明要恢复伏羲、神农之治,扫荡胡神,遂下令残酷的灭佛活动。
据史料分析,北魏中期大规模开凿石窟,并雕凿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原因,都与太武帝的灭佛行动有关。比方说:一直为皇家主持开凿云岗石窟的著名高僧昙曜,就极力主张开凿石窟,尤其是雕刻巨大的石佛,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容易被毁坏。
北魏中后期,也就是孝文帝时代,在云岗石窟的艺术风格中出现了大量民族元素。云岗石窟坐落在山西武周山,东西距离一公里左右。目前有53个洞窟,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在雕塑风格上,半裸的佛像变成了博带宽衣,丰满的脸庞变得骨秀清像。
到了洛阳的龙门石窟时期,这种风格显得更加浓烈,特别是奉先寺大卢舍。这时的佛像表情已很少有宗教的神秘、威严的神态了,而为一种“情胜笑言之姿”所代替。而另一特点是增加了题记。其中,龙门十二品和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南方的四川大足石窟,大约成窟于唐末宋初之际。在大足石窟及其石刻中,表现出浓郁的三教合一的趋势。这除了表示佛教思想在中国已不断的民族化以外,还说明三教合流成为中国宗教发展的主流。像在大足石窟中有一组佛教轮回因果的石雕,就注入了道家十八层地狱的题材。
石窟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首先一个是为了宗教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个就是为了吸引信众。广大信众要有一种吸引力,他们才能迅速生起信仰,这是佛教艺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在佛教艺术传过来以后,艺术形式是和艺术家结合在一起。
在东晋的时候,戴逵、顾恺之这样一些著名的画家,他们都参与到了佛教艺术创作中去。像我们美术史上很有名的几种样式,如张胜尤创造的样式,陆唐微创造了秀骨清像的样式等等,都在石窟艺术里面充分展现。所以,艺术家和工匠之间的影响,在古代是一个流传的主要途径。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古代印度。然而,历经千年的发展,与中国本土艺术思想相结合,产生出具有东方元素的艺术风格。今天,我们再次细细端详这绚丽的艺术珍品,像汉代的质朴、魏晋的清秀、隋唐的博大千姿、宋元的富丽辉煌,无不显示出中国艺术家与工匠们,那精湛高超的技艺。
 

现在致电 023-67765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