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认领的"纳粹宝藏":战争湮没了多少艺术品?

编辑:admin 日期:2019-02-23 15:59:23 / 人气:

2010年9月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德国-瑞士边境被海关拦下。这位神情紧张的老者名叫科尼利厄斯·古利特,边检人员发现,他随身携带了9000欧元现金。
在欧洲,个人带着大笔现金出行的情况十分罕见。古利特解释说,他刚把一幅画卖给瑞士伯尔尼的一家画廊。经进一步调查,警方对他在慕尼黑的住所下了搜查令。
无人认领的纳粹宝藏:战争湮没了多少艺术品?
二战以来最惊人的艺术品私藏案由此浮出水面。调查队在古利特家搜出了1500多件出自毕加索和莫奈等大师之手的名画。它们的上一个主人是纳粹德国政权。
这些艺术品旋即被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没收。一年后,德国《焦点》杂志爆料称,“古利特收藏”的总价值可能高达十亿欧元,古利特家族亦非等闲之辈,他的父亲希尔德布兰德曾是希特勒时代恶名昭彰的艺术品贩子。这一案例提醒世人:那场对艺术品的大规模抢掠与侵吞仍未得到彻底清算;令这些珍宝流落四方的,不仅是纳粹德国。
全欧洲1/5的艺术品遭劫
1935年至1945年,全欧洲大约1/5的艺术品曾被纳粹德国染指。这场由国家机器背书的有组织抢劫造成的损失无法精确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被抢掠的艺术品至少有65万件,种类涵盖油画、雕塑、素描及图书。
热爱绘画的希特勒了解艺术的力量。他一度打算在奥地利建立博物馆,纪念第三帝国的“伟业”。随着时间推移,纳粹对艺术品的巧取豪夺花样翻新。二战前,由于希特勒不喜欢现代主义和抽象派,德国博物馆里的此类作品被悉数下架并充公;1938年德国入侵奥地利,随后陆续占领了捷克、波兰、法国、比利时等,这些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相继沦陷。此外,犹太人逃离家园时,许多人不得不以低得离谱的价格卖掉珍藏的艺术品。于是,一大批和纳粹德国关系融洽的商贩闻风而动,大量作品落入他们之手。
无人认领的纳粹宝藏:战争湮没了多少艺术品?
二战前后的欧洲艺术品市场陷入了病态的狂热。不少不被希特勒及其党羽看好的作品被贴上“堕落”的标签,继而被挂牌抛售以换取金钱,形成了一条洗白赃物的秘密通道。正如“古利特收藏”巡展地之一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瑞恩·沃尔夫所言:“舞蹈抑或戏剧都是不可买卖的,但视觉艺术品不同。一旦涉及金钱交易,事态就更混乱了。”
寻找失主的努力难以持续
纳粹对艺术品越是暴殄天物,有识之士在战后试图让它们物归原主时,就越感到这项任务是何等艰巨。
首先,与有关“纳粹宝藏”的民间传说和文学故事描绘的不同,大部分艺术品被乱丢在一些根本不适合保存它们的环境中,只有包括米开朗琪罗的《圣母与圣婴》在内的一批顶尖珍品,在战争结束前被藏到了安全的地方,如地下矿井。
其次,即便找回了艺术品,如何安全有效地运输也是难题。单是《圣母与圣婴》这一幅画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打包。通常来说,这些作品会被鉴定、归档并运回原本所属的国家,进而由各国地方政府接手寻找失主的责任。
无人认领的纳粹宝藏:战争湮没了多少艺术品?
这项政策是出于现实考量,但在具体操作环节,很多作品会落到不相干的人手中。作家林恩·尼古拉斯在专著《欧洲之劫》中提到,截至1953年,犹太商人保罗·罗森伯格的71幅画作仍杳无音讯,到1958年,他找回了其中的51件。50多年后的2014年,调查“古利特收藏”的德国政府终于确认,其中的一幅画作原本属于罗森博格。
如果说在二战后的头10年,归还艺术品的工作还算有条不紊,那么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努力就开始衰退——纳粹德国种种暴行的曝光让艺术品劫掠这件事相对不那么重要了。同时,在冷战阴影下,大多数业内人士更愿意向前看,而非计较往日的得失。

现在致电 023-67765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